体育热点

  • Home
  • 被誉为“乒坛美男子”的李富荣,80岁时依旧活跃于BG大游的舞台上,退役后的他身居要职。

被誉为“乒坛美男子”的李富荣,80岁时依旧活跃于BG大游的舞台上,退役后的他身居要职。

在1957年的上海,一名15岁少年在狭窄的弄堂中挥舞着自己用木板和橡皮筋制作的“球拍”,对着水泥墙进行训练。邻居们都嘲笑他说:“这破玩意儿能练出什么名堂?”然而,谁也没想到,这个连乒乓球桌都买不起的男孩,未来却将成为中国乒坛的传奇人物,他就是李富荣。一位在上海弄堂中成长的少年,逐步走上了世界乒乓球赛场的冠军之路。退役后,他更是成为了中国体育的领军人物。

被誉为“乒坛美男子”的李富荣,80岁时依旧活跃于BG大游的舞台上,退役后的他身居要职。

在乒乓球赛场上,李富荣展现了硬汉的气魄,但在生活中,他又展现出柔情的一面。他的爱情故事如同一部浪漫的电影。1964年,通过朋友的介绍,李富荣和舞蹈演员张予懿相遇。当时的李富荣英俊挺拔,散发着运动员的活力,而张予懿则身姿曼妙、气质出众。两人一见倾心,迅速坠入爱河。由于职业原因,他们不得不经历异地恋的考验——一个在北京,一个在沈阳,见面的机会屈指可数。于是,他们通过书信交流,每封信中都充满了思念和深情。到1968年,两人终于步入婚姻的殿堂,尽管婚礼简单,但那是他们满满的爱。

婚后不久,张予懿怀孕了,而此时的李富荣因运动生涯的暂停,被调到农村参加劳动。他只能无奈地看着妻子一个人承担家庭和农活的重担,心中充满愧疚,但张予懿从不抱怨。退役后,李富荣终于有了陪伴家人的时间,他学会了烹饪,并承包了家庭的饮食。他说:“我回来了,要好好补偿你们。”李富荣与张予懿育有两个儿子,长子李竞与次子李乐。尽管兄弟俩都继承了父母的优秀基因,但他们的人生道路却截然不同。

李竞继承了父亲的运动基因,从小热爱网球,凭借天赋与努力,成为了出色的网球运动员。退役后,他成为了网球教练,积极为中国网球事业培养新一代人才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次子李乐,他更多地遗传了母亲的艺术基因,走入演艺圈,并凭借在《汉武大帝》中饰演霍去病而崭露头角。虽然在演艺事业如日中天时,李乐选择淡出娱乐圈,转而投身商界,开办了一家广告公司。李富荣幽默地调侃道:“你演戏时骑马,现在却是‘骑’办公椅,哪个更累?”尽管兄弟俩的发展方向不同,但他们都在追求自己所爱的事业。

李富荣的婚姻生活幸福美满,但他的乒乓球事业却是历经磨难。1942年出生于上海的他,家庭条件拮据,为了生计,哥哥早早打工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年轻的李富荣却对乒乓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因无钱购买球拍,他便开始自制:用布绑住海绵,简陋的球拍由此诞生。没有专业的球台,他把地板当成战场,用粉笔画出界线,与小伙伴们畅快打球。尽管条件艰苦,他每当挥汗如雨时,都会吸引路人和邻居的目光,专注而坚定的眼神中似乎闪现出不凡的未来。

15岁时,命运之神终于向他投来了橄榄枝。李富荣被上海体育宫的教练相中,邀请他加入业余体校。这个机会对他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,但入队之路并不平坦。在对抗众多高手时,他刻苦训练,努力提升自己的球技。在一次选拔赛上与国家队教练交锋,尽管初次交手失利,但教练被他的拼搏精神打动,给予了他重新争取的机会。这次,他成功抓住了机会,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入选国家青年队。后来的李富荣才得知,教练从一开始故意让他败,是为了激励他不断向前。

在乒乓球场上,李富荣被誉为“美男轰炸机”,他的球风如同雷霆般强劲而多变。19岁时,他首次参与世界乒乓球锦标赛,并与队友们夺得男子团队冠军,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,标志着他乒乓传奇的开始。此后,他多次代表中国队参加国际比赛,屡创佳绩,五次获得团队冠军以及多次单打和双打的奖牌。最令人难忘的是1961年北京世乒赛,李富荣在0:2落后的情况下,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,连连得分,最终逆转胜利。

退役后,李富荣转型为教练,悉心培养新一代运动员。1973年,他接替徐寅生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的男队主教练,在他的指导下,涌现出诸多优秀运动员,如蔡振华,后来他成为教练接替了李富荣的岗位。李富荣不仅专注于运动员的培养,还推动了乒乓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。在他的努力下,中国乒乓球事业迎来了一片繁荣。退休之前,李富荣担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,分管多个奥运会金牌项目。

如今,80岁的李富荣已退休,赋闲在家,但他依然保持着每天打乒乓球的习惯。他说:“当年对着墙打球时,我从未想过输赢,只是觉得这球,我必须接住。”从一个弄堂少年到世界冠军,李富荣的人生就像他的招牌逆转球,表面上的绝境中总藏着转机。正如BG大游所倡导的精神一样,努力去征服每一个挑战,成就更好的自己。

发表评论